大地悲歌:走向終結的皖北葬禮
第27期
供稿 | 唐賀儒
本文字數:3104字
閱讀時間:6分鐘
喪葬習俗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,具有鮮明的時空性。不同的文明、地區、時間、種族?之間有著不同的喪葬習俗。了解這些習俗,有利于加深我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,對了解民族心理、推行相關政策具有重要意義。筆者通過親身見證以及詢問長者等方式,對皖北農村地區漢族的喪葬習俗有了簡單的了解,記錄下來,且做回憶。
首先做一下背景的簡單介紹。時間跨度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今,地區是阜陽市阜南縣一鄉村,研究民族是漢族。稍稍必要說明的是,該鄉村的主要居民系 1900 年前后,因義和團事件而從山東棗莊遷移到安徽阜陽的。本文涉及四個方面,一是死者死亡前后部分,二是悼唁部分,三是埋葬部分,四是祭祀部分。
▲?淮河邊上的阜南縣喪葬習俗皆具南北方的特點
第一,死者死亡前后部分
必要說明的是,此地垂死之人除特殊情況,一般是死在家中。基于三個原因,一是絕癥治療起來花費較高,多數人在查出患有絕癥后,會選擇在家中默默等待死亡的降臨;二是一些必要的喪葬習俗在醫院不便舉行;三是老死家中,回家有路的傳統思想。一般死于外地的人,尸體不入正廳,而呈放在堂屋西側院子中,設專門靈幛、靈棚。
死者親屬在覺察死者即將逝世的時候,會將死者(以及死者的床)從臥室移到堂屋東側,頭向南,腳向北。此時死者身邊必有其子女、孫輩。其兄弟姐妹,堂侄兒女、侄孫兒女可在場也可不在場。一般為了表示哀悼之意,多數情況下,相關親屬會在場。
死者逝世時候,在場之人必須痛哭,聲音或要傳出 300 余米。口中念詞一般是“我的 XX 啊,你為什么走的這么早啊,當初是你……”。首先停止哭泣的是死者非直系親屬,起到勸說死者家屬的作用。而后是死者子女為死者沐浴。這一點有可挖掘性,因為其與生育觀念有關。
本地居民家庭一般是“2+2模式”和“2+3模式”,即父母兩人加子女。“2+2模式”中,一般是兩個男孩,或者一男一女?!?+3模式”中,一般是兩女一男。這一般是受中國傳統的兒女雙全觀念的影響。雖然中國一直存在著重男輕女的思想,但是女兒也有著兒子不能替代的作用。
▲?缺少宗教信仰傳統的中國,死亡一直非常神秘
上文說道,死者一般是要沐浴的,而沐浴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問題,即“男女大防”。假使死者為男性,其子侄可以為其沐浴,而女兒不可。同樣,死者是女性,男性親屬也不可以為其沐浴。盡管會有兒媳、女婿這些人,但是因為當地婆媳關系較為緊張等原因,這些人是很反感為死者沐浴的。同樣,死者主觀上不愿意非血緣親屬為其沐浴的。或基于這個原因, 當地人追求的是“兒女雙全”,而不是“男性絕對高于女性” 。
一般來說,為死者沐浴之后,即換衣服。此時除特別人外,其他一律退出。換完衣服, 以白布覆蓋死者。面部摞紙錢一打,腳部并攏。而后挪至堂屋正中間。前面擺上油燈、火盆,正廳一切裝飾統統撤去。男性長子跪在東側前邊,兒媳居西側靠后。有的門前掛上白帳,遮住門,上房懸掛追思語句,兩側黑底白字挽聯,前設置一米高幾案,幾案中間靠后設遺像,前設瓜果貢品、香爐等物品。
▲?死亡是人生永恒的話題
第二,吊唁部分
死者逝世之后,在收到報喪之前,任何人都不能前去悼唁。所謂“報喪”即死者本族長者或者平輩男性,帶著死者之子(若無子或兒子未到可由侄子代替),到本村每一家去傳遞死者逝世的消息。一般是先敲門,待對方出來之后,死者子侄下跪,死者長輩或者平輩說“你的XX(一般說該戶與死者的關系,比如你二叔)于某時老了(死了),現在缺少人手,請你去幫幫忙?!睂Ψ揭贿叿銎鹚勒咦又?,一邊詢問死者去世時間、原因,表示愿意去幫忙。值得注意的是,無論死者生前與對方有何種深仇大恨,都要前去報喪。除了本村,還有外村死者親屬,這一般由死者男性親屬前去報喪,流程一樣,說辭差不多。這不能報錯門,一旦有報錯,報喪人應當備煙酒以及爆竹向對方賠罪。
吊喪順序一般是第一天由本村人吊唁,第二天由外村人吊唁,第三天由死者女系親屬悼唁,如女兒、姐妹等。說是悼唁,多數是前來送悼金、吃頓飯。一般來說,死者親屬悼唁是以群體的形式,來者放鞭炮,死者一方也放鞭炮。死者晚輩出戶三十余米靜跪在道路兩旁,只可低頭。死者子侄出來迎接,當然,靈前也會有人。
?
悼唁的時候穿戴也是有講究的。男性分為三種,一是白色瓜皮帽,頂部用麻繩裝飾。二是普通的羊角帽,三也是羊角帽,前綴上一小塊紅布。第一類帽子是為死者成年子侄(非 女婿)或未成年的兒子準備的;第二類是給普通悼唁男性者,包括死者的孫輩;第三類是給 普通男性小孩的。女性也是三種,三尺白布,五尺白布、七尺白布。第一種給普通悼唁者;?第二種給死者孫輩女性;第三種給死者女兒、兒媳等。此外還有白布鞋,但凡走得較近的親戚不分男女皆有。值得注意的是,死者的平輩或長輩是不佩戴任何裝飾的。
悼唁的過程有兩個部分值得一說,一是送茶,二是哭靈。送茶是逢早中晚三次,每次由死者兒子端著托盤,上放一碗水。死者其他子女孫輩排后。兩側有哀樂隊,有一人提著紙錢,路上負責放鞭炮。此外,第一次送茶,需要一路扯上白線。
哭靈是由哀樂隊女性演員完成,一般在死者去世的第二天晚上。死者子侄孫輩跪在兩旁, 長子靈前燒紙,女性直系親屬居西側屋內。演員頭戴百花,身著白布,以死者女兒的身份哭靈,因為當地流傳一個說法是“閨女吼三吼,閻王抖三抖”,以祈佑死者路上走好。大致唱詞是“追憶往昔”、“表達哀痛”、“真誠祝愿走好,澤福后人”。時間大約一個小時,語氣悲戚,氣氛沉重,往往一家哭靈,全村都可聽見。?
▲?死亡是人生的終點還是新的起點?
第三,出殯埋葬部分
出殯的時間是在死者死后的第三天中午。一般來說,上午九點左右開棺,讓親人見最后 一面。之后,尸體被送到火葬場進行火葬。上午十二時,骨灰運回,放到棺材中。放入棺材 之后,棺材釘上釘子。此時外邊抬棺的人以及工具已經準備就緒。死者嫡長子跪祭,將先前放在靈前的瓦盆摔碎后,眾人進屋,將棺材抬出。期間哀樂隊奏樂,不論是真情還是假意,現場哭聲一片。
墓穴事先已經刨好。深約1.8米,長2.5米,寬1.5米。墓穴朝向比較難解釋,一般是風水先生算定的。下葬時,親屬不分男女,跪在墓室正前方。第一鍬土是由嫡長子拋下,而后大家一起動工。不約半個小時,直徑約3米、高1米左右的墳墓便形成了。此刻,眾人攙扶著死者家屬,離開墓地。
在埋葬前,死者的嫡長子要為墓地附近的墳墓一一燒紙、叩拜,以求其與死者和平相處。同時死者所用衣物悉數帶到墓地燒毀,死者的床要扔進河中,祛除不祥。別人所贈紙質童男童女、紙牛(女性死者)、紙馬(男性死者),以及現在逐漸流行的紙質別墅、紙質轎車等也全部燒毀。招靈幡、花圈則放到墳頭上,留待下次祭祀焚燒。
此時逝者墓前是不立碑的,要立碑,一般等到夫妻二人俱亡,逝者后嗣興旺有為的時候,再行商議。
▲?祖宗觀念根深蒂固的中國歷來重視祭祀
第四,祭祀和紀念部分
祭祀分為三類,一類是死后月余之間的祭祀;二是節日祭祀;三是因事祭祀。在死者入土為安后的第三天,要進行一次“圓墳”活動。因為當地有“逝者入土三日魂兮歸來”之說法,也正好是“頭七”,所以會有此次祭祀。死者長子牽頭,死者的親人前來祭祀。此時不分男女,參與人員衣白鞋、孝帽,懷揣土塊,圍繞墳墓一圈。此后將剩下的花圈燒毀。而招靈幡則放在那里,不動。
在民國期間,頭七至五七這一段時間,逝者的家屬都要進行祭祀,不過現在條件不允許, 就簡化為兩次,現在一些地方,干脆頭七與五七一齊舉辦了。
節日祭祀一般有三次,即大年初一、清明、中元。這樣的祭祀活動很普通,死者直系男性后輩帶紙錢和鞭炮祭拜即可。
因事祭祀則有很多,如后嗣結婚、家族添??;子女等考上大學;剪辮子等。也有在家族遭遇不幸,希望祖先保佑的時候進行祭祀??偟膩碚f,這些都是親屬內部的行為,且多數是男性成員占主導。
▲?從死亡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
本文作者唐賀儒,14級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本科生。
作者簡介
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生會
學術專欄“學糕說”
向你發出邀請啦——
只要你有自己的觀點,自己的想法
剩下的就交給我們來實現
點擊鏈接查看詳情
?↓↓↓
征稿|漫鋪長卷天下闊,執筆潑墨學糕說
▼
往期回顧
? ? ?第26期 天黑請閉眼:解讀狼人與政治制度
? ? ?第25期 旁友,聽首真正的古風如何?
? ? ?第24期 南北對話在即,文在寅面臨新挑戰?
? ? ?第23期?瑯琊榜與紙牌屋之爭:中西政治差異
? ? ?第22期 廣州真的被深圳超越了嗎?
? ? ?第21期 集體行動與村莊文化保護
? ? ?第20期?“你退部前 我沒想過這些”
(如二維碼無法識別,可點擊“閱讀原文”查看)
版面編輯 | 周子晗
責任編輯 | 秋水
部分圖片來自網絡
公共管理學院學生會新聞媒體部
覺得不錯請點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