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凰江蘇鹽城2020-11-25 07:51:49
父母的態度,就是家庭氛圍的根本,這幾乎會影響孩子的一生。
我們一直都相信孩子的洞察力,以及他們在幼時迅速學習父母品行、習慣甚至思想的能力。父母婚姻的質量,就是孩子眼中愛最初的模樣。相親相愛把,希望孩子們都可以在愛的滋潤中成長。
相識20年的老友,給我講這樣一件事。?
昨天晚上,吃過晚飯,他一如既往地躺在沙發上刷手機看新聞,妻子收拾完碗筷去洗衣服,做完作業的女兒突然走過來,用不滿的語氣冷不丁地對他說:“爸,你很早就不愛我媽了吧?!?/strong>?
他心里一驚,慌忙放下手機,辯解道:“我怎么會不愛你媽呢。她是我媳婦,是和我結婚的人,也是生養你的人……”?
但這個解釋,并沒有讓10歲的女兒滿意。?
女兒瞪著黑白分明的大眼睛,像個蓄謀已久的小敵人,用機關槍似的小嘴巴“篤篤篤”地向老友毫不留情地發出進攻:?
“但我一點也感覺不到你愛她呀。你下班回來,就知道玩手機睡懶覺,媽媽再忙你也不幫她。上次她腰疼得直不起來,你回來卻翹著腿看電視,還指望她給你做飯。?
我從沒有見你給媽媽買過衣服和包包,更不要說送她玫瑰和項鏈了。還有,你們從不像電視里的夫妻那樣,走路牽手,擁抱再見……”?
老友正要解釋“我們都老夫老妻了,你媽媽不會在意這些的”,卻抬眼看見了站在衛生間門口的妻子:那個和她相戀15年結婚12年的女人,因聽了女兒的話眼角有淚滑落。?
“如果不是孩子譴責我,我還真不覺得有啥問題,好多夫妻不都這樣么?!崩嫌颜f,這些年,生活太累了愛情早沒了,當初的心動和浪漫早不見了,自己漸漸習慣把妻子所有付出當成理所當然了,已經很久沒對她噓寒問暖了。?
是昨晚孩子的問和妻子的淚,讓他突然明白,這些年雖然他拼命掙錢養家,從不采摘野花,但依然不是稱職的父親和合格的丈夫:?
他沒有用一點一滴的行動讓孩子看到父母相愛的模樣,也沒有用一舉一動的溫暖讓妻子得到溫柔長情的富養。
3年前,我負責的情感專欄上,以《我已亭亭,無憂亦無懼》刊登過一個女孩的故事。?
記得,她來信說:“我雖然28歲了,單身卻不恐婚。比我還不著急的,是我的父母。從我18歲時,他們就一直教育我,這世上很多事兒可以不遂我心,但唯有結婚必須和相愛之人?!?/span>?
她的父母是普通的小鎮居民。窮小子出身的爸爸在鎮上偶遇長辮子的媽媽后,就展開愛情攻勢。?
因爸爸家兄弟太多家底太薄,外公外婆一開始不同意這門親事。為出人頭地,24歲的爸爸在高考恢復第二年考上了大學,順利拿到商品糧,如愿抱得美人歸。?
雖然媽媽沒有爸爸學問高,但爸爸對媽媽的寵愛卻讓她看見愛情的模樣:?
爸爸剛在城里上班時,每次回來都會給媽媽買禮物,從發卡手絹,到裙子大衣。?
為讓媽媽免受妯娌間的氣,爸爸把二話不說連夜把媽媽接到城里來,從此很少回去。?
媽媽愛吃綠豆糕,爸爸每月發工資后第一件事就是買一兜綠豆糕,這習慣保持到現在。?
為供養她和哥哥讀書,媽媽后來開間煙酒店,爸爸一下班就把媽媽從店里攆回來自己看店……?
當然,媽媽也很愛爸爸。媽媽至今談起爸爸當年爬到樹上捅開外公家窗戶給她扔情書的事兒,臉上還閃爍少女般的羞澀。?
“小時候,不覺得父母間這些愛情往事有什么。長大后,才覺得父母的相親相愛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情教育。”她說。?
我與一小部分讀者保持長久聯系。這位姑娘是其中一位。?
上周,31歲的她訂了婚。朋友圈里,她發了一張自己和愛人十指緊扣的照片,配文為:“只要最后是你,晚一點也沒關系?!?/span>?
真好。?
那個有機會看著父母相愛模樣長大的姑娘,也會在婚姻中把愛人看得珍貴而重要,把生活過得安穩而美好吧。
最好的愛的教育,是父母相親相愛。?
最好的家庭教育,是父母不斷成長。
奧斯卡電影《愛》中,于佩爾飾演的女兒對年邁遭遇愛情考驗的父母說:“小時候,我放學回家,經常聽見你們在房間做愛的聲音。我覺得很心安,知道你們愛著彼此,不會離開對方?!?/span>
是的,對于孩子來說,家庭帶來的重要安全感之一,就是確信父母彼此相愛。
前段時間,因為工作和買房,我一度陷入選擇的兩難和焦慮,對先生缺乏耐心和接納,也時常因瑣事和他發生爭執。也就是在那段時間,兒子患上流感,久治不愈,學習下降。
我意識到問題在自己,向先生坦誠了自己的壓力和痛苦。好在,他一向寬厚待我,我們漸漸好起來。
有天下午,兒子騎著平衡車在前面跑,我和先生牽著手走在后面。兒子看見我們,開心地返回來對我說:“媽媽,這才是你和爸爸談戀愛時的樣子啊?!?/span>?
每個孩子都是敏感的觀察家。
他們未必知道什么是戀愛,卻能準確無誤地捕捉到愛存亡的氣息,并以或健康自信的生長或患病叛逆的癥狀,提醒父母擁有怎樣的婚姻質量。
一個人對對待伴侶的態度和溫度,藏著這個家未來的風水和命運。
為人父母的兩大誤區,一是長大成人后,就忘記自己也曾是敏感的孩子;二是結婚生子后,就漸漸忽略了愛人的性別。?
前者,讓我們想當然地站在所謂正確角度上對孩子妄加指責,而忽略對他們感同身受的理解和接納。?
而后者,讓我們漸漸對那個陪我們最久的愛人喪失愛的能力,甚至把婚姻親手送進冰冷的墳墓。?
我們打著“工作太忙”“生活太累”“老夫老妻”乃至“平平淡淡才是真”的名義,對愛人怠慢,對婚姻偷懶,對家庭推責。?
恰恰忘記了,忙碌到忘記生活的不是工作,而是焦慮的我們;疲倦到懶得親吻的不是婚姻,而是枯竭的靈魂。?
直到有一天,我們的愛人因為別人一句甜言蜜語或一個廉價禮物,身陷出軌,背叛婚姻,而我們的孩子在父母相殺相恨中,變成問題兒童或重蹈不幸婚姻,我們才恍然大悟:?
相互消耗的父母不僅毀掉了彼此,還毀掉了孩子的一生和家庭的未來。
最幸福的家,是爸爸愛媽媽,媽媽愛著爸爸和我們。?
愿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看見父母相愛的模樣,愿每位父母都有修為成為孩子愛的榜樣。
本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