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竹心理2020-11-26 14:35:23
讓我們以一個日常例子來開頭:
當一個孩子考試不理想,拿著一張60分的試卷回到家,迎接Ta的是父母的冷嘲熱諷:“你可真有本事!”或者是恐嚇性的語言:“考不上好學校,看你以后怎么辦!”父母在語言宣泄之后還可能伴隨肢體暴力。
再來看看一個電影的例子:
在《無問西東》里,許伯常(丈夫)和劉淑芬(妻子)就是一對深受家庭暴力的悲劇夫妻。妻子對丈夫愛恨交加,經常打罵丈夫。但丈夫從不還嘴還很表現的很冷漠。
在一次爭吵中,妻子說道:“別人只看到我打你,卻不知道,你是如何打我?!?/em>
丈夫答:“胡說,我何時打罵過你?!?/em>
妻子忍著淚說:“你不是用手打我,你是用你的態度。結婚以后,我們所有東西都分得清清楚楚,你是你的,我是我的,我把你的杯子摔了,你寧愿用飯碗喝水,也不愿意用我的杯子?!?/em>
她近乎絕望地試探:“現在,我把你的碗也摔了,你愿意用我的杯子喝水嗎?”
丈夫依舊冷漠地搖頭。
妻子在絕望時喊道:“你讓我覺得,我是全世界最槽糕的人!”
無論你是曾經被發泄的孩子,還是對孩子發泄的父母;或者覺得電影里這對夫妻的生活似曾相識,煮茶君要告訴大家的是,這些都已經涉及到了“冷暴力”。而今天要講的就是家庭中普遍存在的“冷暴力”行為。?
浙江理工大學講師仰瀅和浙江大學教授馬建青(2007)認為:“冷暴力”是在家庭成員產生矛盾時,通過對對方表現較為冷淡、輕視、和疏遠來解決問題。最明顯的特點是冷漠、忽略、精神折磨、語言上的人身攻擊和謾罵
在上一篇文章“我叫你爸,你打我媽”丨關于家暴,你不得不知的4個知識點中,煮茶君為大家介紹了不同類型的家庭暴力。在所有類型的暴力中,大眾對肢體暴力的認識度都較高,而冷暴力比較容易被忽略。事實上,根據中國法學會的調研顯示,家庭暴力中“冷暴力”的出現率最高。當夫妻之間出現矛盾時,“語言攻擊的比例達48%,而互不理睬對方的比例竟然高達88%”(李慧慧,2017)。同時冷暴力的實施方沒有性別差異,男女兩性都可能對對方施加或遭受一定程度的冷暴力。冷暴力或許不會對人的生理造成直接傷害,但是它引發的心理傷害卻是極為深遠的。肉體上或許沒有看得見的傷疤,心靈深處卻是一片片破碎的靈魂在飲泣。
在第一個例子里,面對來自父母的冷嘲熱諷和忽視時,一些孩子可能會選擇正面反擊父母,那么一開始冷暴力的“實施者”父母一轉眼又會變成“受害者”:“我們那么辛苦地養你,你這個白眼狼還來頂嘴!”“這還不是為了你好!” 為了占領道德高峰,往往此類父母都會選擇性地忘記自己才是一開始的暴力“實施者”,或許他們認為不動手打孩子就不存在家庭暴力行為。“他們往往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多少上面,對于精神上的忽略、傷害或者虐待,都選擇視而不見”(伊利戈揚,2017)。
生長在冷暴力環境中的孩子成年后可能會形成“討好型人格”。寫下暢銷歐美的代表作《不懂拒絕的老好人》的作者認為,因為從小被迫接受“冷暴力”并不能合理反抗,他們往往只能讓自己收斂起真正的想法,努力討好父母才能獲得舒服、愉快的生活環境。而忽略了自己錯誤的父母,因為自己孩子未展露過生氣和不滿(曾經有,但是越來越少)而變得更加隨意地對孩子使用“冷暴力”來表達自己的不滿。這種情況下長大后的孩子因為缺乏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和信心,所以在內心深處會深埋“我對大家好一點,大家就不會對我不好了”的討好型想法。
References
哈麗雅特.布萊克.不懂拒絕的老好人,機械工業出版社,2011.
李慧慧.文化視角下的家庭“冷暴力”及社會工作介入.安徽: 安徽大學,2017.
瑪麗法蘭斯.伊利戈揚.冷暴力:揭露日程生活中精神虐待的真相.江西人民出版社,2017.
仰瀅,馬建青.家庭“冷暴力”的主要特征與成因分析.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, 2007.
文/煮茶山人? ?編/煮茶山人
圖片來源于網絡,文章版權屬于三竹心理
未經允許,請勿轉載,謝謝
用一顆真誠而嚴謹的心,與你一起分享心理學